【润心科普】八旬老人高温中暑,体温飙至40℃!医生提醒:这类人要当心!

    发布时间: 2024-07-27 09:11:41 浏览次数:
    ☎0516-69851111
    连续阴雨天气过后,徐州开启了“蒸煮模式”,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频繁发布。在这样的高温条件下,中暑病例显著增加,中暑已成为夏季一种常见的健康隐患。
     
     
    近日,88岁吴大爷与家人下午外出买东西途中不慎跌倒路边,意识不清、呼之不应、全身发烫,家属随即将吴大爷移送至空调房内,并进行紧急物理降温的同时联系120送至我院,期间伴恶心呕吐,四肢抽搐。急诊医学科护士测体温40.5℃,心率105次/分,呼吸急促。吴大爷情况十分危急,护士立即予以补液,降温对症处理后送至ICU进一步治疗。经过积极救治与精心护理,目前,吴大爷生命体征相对稳定,可进行正常交流,待病情稳定后出院。
     
     
    据了解,刚刚进入7月,我院已经收治数名中暑患者,受持续高温影响,与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中暑病例出现了增长趋势。
     
    急诊医学科宋旭主任提醒:在高温天气下,户外作业者、老年人、儿童等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。如果出现中暑症状,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,并采取降温措施,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、扇风等,同时补充水分。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,务必及时就医。
     
    中暑的症状有哪些?
    先兆中暑
    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段时间后,出现口渴、乏力、多汗、头晕、眼花、耳鸣、头痛、恶心、胸闷、心悸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,此时体温多为正常或略偏高。
    轻度中暑
    除上述病症外,体温超过38℃,面色潮红,胸闷,有面色苍白,恶心、呕吐、大汗、皮肤湿冷、血压偏低、心率加快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。
    重度中暑
    除上述症状外,出现昏倒痉挛,皮肤干燥无汗、体温40℃以上等症状,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拨打120尽快就医。
     
    如何预防中暑?
    如果必须暴露在阳光下,应戴上帽子,涂抹防晒霜,穿浅色宽松衣物,并尽可能缩短待在阳光下的时间。
    补充水分
    多饮水是防暑的关键。在高温天气下,人体出汗增加,水分流失较快。每天饮用足够的水,同时适量摄入含有矿物质的饮料,如椰子水、盐水等。
   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
    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(上午10点至下午4点)进行户外活动。如果必须外出,请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,并注意防晒和遮阳。
    注意饮食搭配
    在高温天气下,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如蔬菜水果、粗粮等,适当补充盐分。避免过量摄入油腻和辛辣食物,以免加重消化系统负担。
     
    发生中暑时应如何处理? 
    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空调的房间,离开高温、高湿的环境,让其坐下或平躺,松开其衣服。
     
     
    对体温升高者可采用冷敷的方法,擦浴全身(除胸部),同时扇风,以加快热量散发;不断按摩四肢及躯干,可用冰袋冷敷双侧腋下、颈部及腹股沟等部位。
     
    按摩穴位可以帮助恢复体内气血流通,缓解疲劳、头晕等不适状态。对于中暑昏迷患者,促醒可掐人中,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,用拇指尖掐压患者人中穴,可迅速缓解病人昏迷、休克的症状。
     
     
    如果患者清醒,可以让其喝淡盐水或含盐的清凉饮料
     
    如果患者晕倒,要将其放至侧卧位,同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尽快送医院治疗
     
    有人可能会说
    高温天气,我躲在家里不出门
    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身体不适了?
    答案并非如此
     
    警惕“室内中暑”
    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,在通风不良的室内闷热环境下,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,氧气供应不足,空气中污染物和灰尘可能刺激呼吸道和皮肤,更易导致头痛和头晕等症状。尤其一些体弱多病者、老人因不喜欢或其他原因等不开空调电扇,同样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,诱发中暑。
    长期紧闭门窗开空调,就有可能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,当环境内含氧量少,就会导致呼吸过于频繁,肺部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,还会引发呼吸性碱中毒。
    过度依赖空调警惕心脑血管疾病
    当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,特别是直接对着空调冷风直吹,血管会遇冷收缩。这种收缩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,增加心脏负担,还可能诱发心梗、脑梗等严重疾病。同时,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还可能导致身体适应力下降,一旦离开空调环境,更容易中暑。
    可以通过调整空调风向、设置合适的温度等方式来减少冷风对人体的直接刺激。在使用空调时,一定要注意保持室内外温差适宜。
    猛灌凉白开小心越喝越脱水
    灌一大杯白水虽然酣畅淋漓,但可能导致脱水进一步加重,因为人体在脱水情况下已经丢失了电解质,这时如果一次性饮入大量的白水,会让体液中电解质浓度进一步稀释,人体为了维持原有电解质浓度就会努力地排水,这就是“自发性脱水”,容易导致越喝越渴、越喝越排,脱水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。因此在补水的同时,不要忘记补充电解质水。
     
    专家简介
     
     
    宋  旭
    主任医师
    ICU主任
    急诊医学科主任
    毕业于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,中华医学会会员,从事重症医学专业。曾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,熟练掌握重症医学理论知识和治疗技能,对各种急危重症具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,擅长于多发伤,多脏器功能衰竭,重度农药中毒的救治。
     
    Baidu
    map